延吉:如何讓“縣咖之王”之路走的更遠
2023-10-25 標簽: 來源:延邊網
“延吉咖啡店業態種類繁多,甚至在等待洗車的過程中也能品嘗到一杯咖啡。”
“在延吉Citywalk,每百步就能打卡一家咖啡店。”
“首創的蘋果梨咖啡、米酒咖啡等飲品,成為延吉具有代表性的一張名片。”
……
東北邊陲的縣域小城——延吉,常住人口只有近70萬,咖啡店數量卻持續不斷增加,一年內從410家增長到562家,在全國394個縣級城市中,無愧“縣咖之王”的美稱。
如此多的咖啡店為何能在延吉落地生根?咖啡在延吉充當著怎樣的角色?未來延吉的咖啡行業將如何發展?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采訪了延吉市部分咖啡愛好者、咖啡店主理人、咖啡行業專家等,探尋這座咖啡濃度遠超一線城市的“縣咖之王”未來的發展空間。
地處邊境,延吉咖啡文化由來已久
咖啡作為一種舶來品,在延吉生根發芽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延邊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與日本、韓國是近鄰,是東北亞經濟合作的幾何中心。延吉作為延邊州的首府城市,在改革開放之初便最先接觸到周邊國家的咖啡文化,成為東北亞地區文化開放、融合的“窗口”。
“記得小時候,家里有親戚在俄羅斯做貿易,帶回來俄羅斯的速溶咖啡,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喝咖啡。”延邊州咖啡文化交流發展協會會長崔逢花告訴記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延吉市民就已喝上咖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許多朝鮮族同胞發揮語言地域等優勢赴韓國務工,受韓國人喜愛喝咖啡的影響,將這種潮流帶回延吉,開啟了延邊“茶座”時代。
2008年前后,在韓國務工的延吉人積攢了一定的積蓄回國創業,引進韓國連鎖品牌咖啡店。店內環境優雅、舒適,選用現磨咖啡豆,讓越來越多的延吉人逐步了解了咖啡文化,培養出對咖啡的喜好。“近幾年,模式化的韓系咖啡店逐漸式微,喜歡創新的年輕人將自己鮮明的個性和對生活的態度融入創業理念中,開起一間間“性格各異”的咖啡店,使得延吉的咖啡店業態更加豐富多元。”崔逢花說,咖啡店整潔的環境加之又屬于輕資產投資創業,比其他項目更符合年輕人的創業傾向。
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喝咖啡已經成為大部分延吉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工作期間,我會點咖啡外賣,周末跟朋友聚會,也會首選咖啡店,萃取的香氣和舒適的環境,令人身心放松。”延吉市民李璇表示,咖啡店猶如城市的“第三空間”,為簡單的小城生活帶來更多色彩。
打卡象征,延吉咖啡與文旅密不可分
夕陽的余暉照射到波光粼粼的水面,透過布爾哈通河畔“遇咖啡店”的落地窗玻璃反射到店內,自然的光影讓消費者感受到浪漫的氛圍。1000余平方米的咖啡店內,擺放著造型迥異的藝術品,通過不同主題的空間布局,融合了現代感與舒適感,帶給顧客多樣化的體驗。
“我們在露臺設置了一處‘我愛延吉’的主題景觀,吸引不少游客打卡拍照。”店主告訴記者,“十一”期間,大約有60%的顧客是外地游客,他們將咖啡店當成延吉之旅不可或缺的一站。
今年,延吉市成為沖出全國縣域文旅市場的一匹“黑馬”,僅“十一”期間,游客接待量就達到90.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8.7億元??v觀各大網絡平臺,手拿印有“延吉”字樣的咖啡杯,在延大網紅彈幕墻前拍照,成為來延游客分享幸福旅程的標準方式,也象征著來延旅游成功打卡的標志。延邊大學附近的咖啡店最高日銷售記錄突破2000杯??Х茸鳛橐环N新媒介,賦予游客與延吉文旅之間更多的關聯。
“游客打卡的目的就是要留下好看的照片,所以我們更強調店鋪的設計感。”延吉市時庭咖啡廳經理吳哲學告訴記者,2021年回到延吉后,創建了一家1500平方米的大型咖啡廳,以“時間靜止的庭院”為設計理念,在城市一隅打造一處放松舒適的空間。
記者走訪中發現,延吉咖啡店數量激增只是表象,內里卻是眾多商家在裝修風格、服務品質、產品質量、新品研發等方面凸顯各自特色,整體提升業界品質的結果。已經營近14年之久的延邊含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春善認為:“專注咖啡豆的品質,強化視覺效果,增強服務觀念,在競爭中不斷優化升級,這種良性的、激烈的業內競爭可整體提升產業水平,是延吉在全國縣域咖啡店排行榜中沖到前列并站穩腳跟的根本原因。”
縣咖之王,在產業鏈中走出自己的優勢
10月13日,一家新中式茶館“清茶木”在延吉開業,店內取消了常見的美式咖啡,以延邊蘋果梨咖啡、米酒咖啡為主打產品,還推出蒲公英根茶、桔梗茶、紅參松茸茶等延邊特產茶飲,開拓了延吉飲品行業的新賽道。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創新,怎樣將民族文化融入其中,開發出代表延邊的特色產品。”延邊州咖啡文化交流發展協會會長崔逢花說,經過多年的嘗試與研發,終于將延邊特產蘋果梨與咖啡相融合,并研發生產出掛耳和三角包等便攜產品。在第十四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蘋果梨自帶的清香甘甜同咖啡的苦味融合新品一經亮相,受到許多咖啡愛好者的喜愛。
停滯只能落后,創新才有發展?,F如今,延吉咖啡行業的產業鏈不斷延伸,許多獨立品牌咖啡店推出隨行杯、手沖壺、掛耳禮盒等周邊產品,創建自己的咖啡烘焙工廠,開展教育培訓為行業輸送、儲備人才力量。延吉市還擁有咖啡師考評中心,為想要就業創業的年輕人提供職業鑒定機會。延邊州咖啡文化交流發展協會承辦多項咖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延邊賽區的比賽,成功舉辦了六屆延吉民俗旅游咖啡文化節,代表延邊參加各地舉辦的咖啡展,促進延邊咖啡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v觀全國咖啡文化濃郁的其他城市,2020年,同樣不產咖啡豆的浙江省麗水市推出《促進咖啡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打造“貿研制文旅”高度融合的中國咖啡城;江蘇省昆山市全力打造集物流分撥、平臺交易、研發制造、品牌銷售于一體的咖啡全產業鏈基地,計劃囊括全國近60%的生豆烘焙量,成為“咖啡硅谷”。行業專家預測,中國咖啡市場正處于消費大爆發的前夕,中國咖啡產業將迎來至少20年的黃金發展期。
弊之所存,利之所在。崔逢花表示,延吉咖啡產業的發展有其自身不可忽視的劣勢,憑借消費者的深度認可和廣闊的未來預期,讓咖啡成為延邊產業優勢潛力巨大,促進咖啡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協同發展任重道遠,仍需要高位統籌謀劃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憑借“縣咖之王”的優勢,延吉能否讓咖啡產業更進一步,值得業界人士和相關部門的深度思考與謀劃。
“在延吉Citywalk,每百步就能打卡一家咖啡店。”
“首創的蘋果梨咖啡、米酒咖啡等飲品,成為延吉具有代表性的一張名片。”
……
東北邊陲的縣域小城——延吉,常住人口只有近70萬,咖啡店數量卻持續不斷增加,一年內從410家增長到562家,在全國394個縣級城市中,無愧“縣咖之王”的美稱。
如此多的咖啡店為何能在延吉落地生根?咖啡在延吉充當著怎樣的角色?未來延吉的咖啡行業將如何發展?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采訪了延吉市部分咖啡愛好者、咖啡店主理人、咖啡行業專家等,探尋這座咖啡濃度遠超一線城市的“縣咖之王”未來的發展空間。
咖啡作為一種舶來品,在延吉生根發芽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延邊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與日本、韓國是近鄰,是東北亞經濟合作的幾何中心。延吉作為延邊州的首府城市,在改革開放之初便最先接觸到周邊國家的咖啡文化,成為東北亞地區文化開放、融合的“窗口”。
“記得小時候,家里有親戚在俄羅斯做貿易,帶回來俄羅斯的速溶咖啡,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喝咖啡。”延邊州咖啡文化交流發展協會會長崔逢花告訴記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延吉市民就已喝上咖啡。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許多朝鮮族同胞發揮語言地域等優勢赴韓國務工,受韓國人喜愛喝咖啡的影響,將這種潮流帶回延吉,開啟了延邊“茶座”時代。

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喝咖啡已經成為大部分延吉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工作期間,我會點咖啡外賣,周末跟朋友聚會,也會首選咖啡店,萃取的香氣和舒適的環境,令人身心放松。”延吉市民李璇表示,咖啡店猶如城市的“第三空間”,為簡單的小城生活帶來更多色彩。
打卡象征,延吉咖啡與文旅密不可分
夕陽的余暉照射到波光粼粼的水面,透過布爾哈通河畔“遇咖啡店”的落地窗玻璃反射到店內,自然的光影讓消費者感受到浪漫的氛圍。1000余平方米的咖啡店內,擺放著造型迥異的藝術品,通過不同主題的空間布局,融合了現代感與舒適感,帶給顧客多樣化的體驗。

“我們在露臺設置了一處‘我愛延吉’的主題景觀,吸引不少游客打卡拍照。”店主告訴記者,“十一”期間,大約有60%的顧客是外地游客,他們將咖啡店當成延吉之旅不可或缺的一站。

今年,延吉市成為沖出全國縣域文旅市場的一匹“黑馬”,僅“十一”期間,游客接待量就達到90.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8.7億元??v觀各大網絡平臺,手拿印有“延吉”字樣的咖啡杯,在延大網紅彈幕墻前拍照,成為來延游客分享幸福旅程的標準方式,也象征著來延旅游成功打卡的標志。延邊大學附近的咖啡店最高日銷售記錄突破2000杯??Х茸鳛橐环N新媒介,賦予游客與延吉文旅之間更多的關聯。
“游客打卡的目的就是要留下好看的照片,所以我們更強調店鋪的設計感。”延吉市時庭咖啡廳經理吳哲學告訴記者,2021年回到延吉后,創建了一家1500平方米的大型咖啡廳,以“時間靜止的庭院”為設計理念,在城市一隅打造一處放松舒適的空間。

記者走訪中發現,延吉咖啡店數量激增只是表象,內里卻是眾多商家在裝修風格、服務品質、產品質量、新品研發等方面凸顯各自特色,整體提升業界品質的結果。已經營近14年之久的延邊含旨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春善認為:“專注咖啡豆的品質,強化視覺效果,增強服務觀念,在競爭中不斷優化升級,這種良性的、激烈的業內競爭可整體提升產業水平,是延吉在全國縣域咖啡店排行榜中沖到前列并站穩腳跟的根本原因。”
縣咖之王,在產業鏈中走出自己的優勢
10月13日,一家新中式茶館“清茶木”在延吉開業,店內取消了常見的美式咖啡,以延邊蘋果梨咖啡、米酒咖啡為主打產品,還推出蒲公英根茶、桔梗茶、紅參松茸茶等延邊特產茶飲,開拓了延吉飲品行業的新賽道。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創新,怎樣將民族文化融入其中,開發出代表延邊的特色產品。”延邊州咖啡文化交流發展協會會長崔逢花說,經過多年的嘗試與研發,終于將延邊特產蘋果梨與咖啡相融合,并研發生產出掛耳和三角包等便攜產品。在第十四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上,蘋果梨自帶的清香甘甜同咖啡的苦味融合新品一經亮相,受到許多咖啡愛好者的喜愛。

停滯只能落后,創新才有發展?,F如今,延吉咖啡行業的產業鏈不斷延伸,許多獨立品牌咖啡店推出隨行杯、手沖壺、掛耳禮盒等周邊產品,創建自己的咖啡烘焙工廠,開展教育培訓為行業輸送、儲備人才力量。延吉市還擁有咖啡師考評中心,為想要就業創業的年輕人提供職業鑒定機會。延邊州咖啡文化交流發展協會承辦多項咖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延邊賽區的比賽,成功舉辦了六屆延吉民俗旅游咖啡文化節,代表延邊參加各地舉辦的咖啡展,促進延邊咖啡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v觀全國咖啡文化濃郁的其他城市,2020年,同樣不產咖啡豆的浙江省麗水市推出《促進咖啡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打造“貿研制文旅”高度融合的中國咖啡城;江蘇省昆山市全力打造集物流分撥、平臺交易、研發制造、品牌銷售于一體的咖啡全產業鏈基地,計劃囊括全國近60%的生豆烘焙量,成為“咖啡硅谷”。行業專家預測,中國咖啡市場正處于消費大爆發的前夕,中國咖啡產業將迎來至少20年的黃金發展期。
弊之所存,利之所在。崔逢花表示,延吉咖啡產業的發展有其自身不可忽視的劣勢,憑借消費者的深度認可和廣闊的未來預期,讓咖啡成為延邊產業優勢潛力巨大,促進咖啡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協同發展任重道遠,仍需要高位統籌謀劃和良好的營商環境。憑借“縣咖之王”的優勢,延吉能否讓咖啡產業更進一步,值得業界人士和相關部門的深度思考與謀劃。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