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東方周刊|延吉:“縣咖王”有來頭
2023-08-21 標簽: 來源:延吉新聞網
如果說延吉咖啡最初的模式是模仿韓國,那么在與本土良好的生態環境、優美的自然風景以及優質的養生食材相結合后,已經實現了本土化“質變”。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靜 編輯顧佳贇
吉林省延吉市,東北邊陲小城,在2023年初以“朝鮮族美食”“10塊錢吃遍早市”等標簽在社交平臺走紅,從五一假期到暑期,受捧熱度不減。
日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赴延吉采訪調研,在延邊大學附近一條50米的商業街看到了至少6家咖啡館。如此密度,在上?;驈V州也不常見。
夜幕降臨,許多游客聚集在延邊大學門口,以對面的網紅“彈幕墻”為背景,手持一杯“延吉”LOGO的咖啡杯拍照。“彈幕墻”是集餐飲、娛樂、主題酒店等商家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休閑大廈外墻,以該墻為中心,2023年春節至今,方圓3公里內新開了100多家咖啡館。
據美團數據,全國縣城(含縣級市)咖啡消費熱度排行榜中,延吉高居榜首。常住人口不到69萬,咖啡館超過800家,“縣咖王”延吉“每萬人咖啡館擁有量”是上海的近4倍??Х纫呀洷谎蛹四J為城市名片,甚至是一種“城市自信”。
“就像吃飯喝水”
延吉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地處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脈北麓,東北亞經濟圈腹地,東距中俄邊境60公里,距日本海80公里,南距中朝邊境10余公里,總面積1748平方公里。
延吉咖啡“出圈”并非偶然。當地咖啡創業者李君說,咖啡在延吉有超過10年的市場培育,市民已經形成咖啡消費習慣,“喝咖啡就像吃飯喝水”,并非一朝一夕跟風。
作為朝鮮族聚居地,延吉也被認為是國內最具異域風情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得益于語言相通等便利條件,許多“70后”延吉人赴韓國務工,一部分人回老家后開起咖啡館,把韓國咖啡館的空間打造、服務細節以及包間文化都帶回了延吉。
這一類咖啡館的包間,除了滿足商務場景需求,更多是滿足消費者休閑娛樂的需求,比如家人聚會或三五朋友打桌游。
雖然是遠離北上廣深的“小鎮青年”,但延吉年輕人其實很“潮”。2020年,不少外出工作受阻的青年選擇留鄉創業,投入成本較少的咖啡業成了試水首選。當地政府推出“一網通辦”等措施優化營商環境,加強餐飲服務和食品安全管理,積極支持此類創業。
2015年,隨著“東北最美高鐵”長琿城際鐵路吉琿段開通運營,邊境游熱起來。“近年來,東北大力發展冰雪游、邊境游,旅游消費的活躍推動區域旅游產業深化轉型,延吉咖啡出圈,也是東北旅游發展的一個縮影。”吉林省飯店餐飲烹飪協會會長生明宇說。
2022年,延吉成功上榜“2022年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并被確定為“十四五”國家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設城市,也是吉林省唯一入選城市。2023年春節期間,延吉旅游市場爆發式增長,共接待游客89萬人次,同比增長195.7%,實現旅游收入14.8億元,同比增長270%。
后浪咖啡最高日出杯量達2000杯,是網紅“彈幕墻”周邊最火的咖啡館之一,游客打卡拍照的咖啡杯多數來自后浪。店內美式價格14元,用券后不到10元,有網友評論“可能是東三省最便宜的咖啡”。憑借極具辨識度的杯袖設計和性價比,最火爆的時候,顧客要排隊兩小時才能買到一杯后浪咖啡。
在東北,冬季一到傍晚天就黑了,大多三四線城市里,商家也會隨著日光消散而早早結束營業。但延吉的“夜經濟”卻超乎尋常的發達,不但有24小時餐飲街,咖啡館也營業到午夜。
不同于北上廣深的打工人習慣在工作時間來一杯咖啡提神,延吉咖啡館的高峰一般在下午4時到晚上8時之間,不僅如此,夜間咖啡訂單占比竟然高達19.2%。
有“好事”網友把延吉咖啡館總結出了十大分類:處于景點的打卡店、輕奢型下午茶、書咖、貓咖,有附加分的“甜品咖”,連同戶外咖啡館都能細分出“花園咖”“星空咖”。
“這么多咖啡,其實大部分還是本地人喝掉的。很多本地人,不論季節,一天少說2到3杯冰美式。”延邊州咖啡協會會長崔逢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傳播民族文化
上午10時,位于網紅“彈幕墻”東側60米處的茶伊娜咖啡館里已經有游客在拍照打卡,外賣訂單也一直不斷。“最近又在招聘新員工。”“85后”店主李香英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李香英10年前開始自創品牌做飲品,曾遠赴北京、上海開咖啡館。2020年,隨著延吉旅游業的發展和商業街區的規劃升級,李香英決定回鄉創業,開一家主打朝鮮族民俗特色的鮮果茶咖啡館。
“現在賣咖啡,口味是基本,還得體現出本地文化,有特色才有競爭力。”李香英說。她和丈夫都了解網絡流量的重要性,一直在鉆研如何傳播朝鮮族特色文化。在咖啡風味上,李香英用當地地理標志產品蘋果梨,打造了爆款蘋果梨咖啡。在包裝上,咖啡杯搭配印有“延吉”二字的杯套,還搭配朝鮮族卡通人物造型的吸管套。
茶伊娜門店外有一面閃著“延吉制造”的LED背景墻,這個地方也成為游客喜愛的照片背景。“節假日旅游高峰期,我們單日賣1000杯。”李香英說。很多外賣送到酒店、飯店、甚至高鐵站。本地人當中,有累計下單170多次的,也有每周連續點5天外賣的。
“延吉咖啡怎么與北上廣深比?我們的競爭力就在民族特色,有特色的同時還要讓最廣泛的人群能夠接受,注重傳統與現代融合創新。有的店研究把朝鮮族傳統米酒、米露加進咖啡,有的店做紅參咖啡,大家都在嘗試傳播民族文化。”崔逢花說,延吉咖啡火了,很多人都想開店,必然會出現同質化競爭,能持續創新的店才能活下去。
據延吉市商務局介紹,延吉在傳統特色街區基礎上增加文化、藝術、歷史、體育、旅游等元素,依托民宿客棧、咖啡酒吧、旅拍基地等為代表的新業態,提升公共設施的服務功能,讓游客和市民可以全場景地感受朝鮮族文化。
生明宇這樣概括延吉咖啡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旅游,來體驗朝鮮族特色民俗文化,帶動咖啡等特色消費的增長,推動本地咖啡創業出新出彩,進而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耕“寶藏”景區
延吉咖啡一路火到150公里外的長白山。
在長白山腳下,靜臥著一個網紅“慢生活”小鎮——延邊安圖縣二道白河名鎮景區。小鎮安靜祥和,在這里,茂密的森林、蜿蜒的河流與咖啡共融共生。
在一口長白咖啡店坐下喝一杯養生咖啡,寄出一封“長白山來信”,成為游客來到小鎮的必選體驗。
重慶人王燕曾經在北京工作,因為愛吃朝鮮族烤肉,想自己創業做烤肉半成品,來延吉調研尋找本地食材。“走到二道白河,就愛上了這里。本地房租不貴,我租下一間屋子,想著每天賣十幾杯咖啡,夠生活就行。”一口長白店主王燕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不論是咖啡店的內飾桌椅,還是杯袋等配套都是王燕自己研發設計的。開業初期,一些旅行博主、旅行愛好者前來品嘗打卡,慢慢帶火了這里的五味子茶、紅參咖啡、椴樹蜜咖啡。店內那張王燕練書法的大桌子,如今每天被寫明信片的游客占滿。
“獨立咖啡館最重要的是提供情緒價值,顧客來拍照也好,坐一會兒發呆也好,都獲得了一種松弛感。”王燕說,“咖啡因能提神,但喝咖啡這個過程能讓人身心放松。”最近,她在隔壁裝修第二家店,一個將與咖啡店“聯動”,讓人身心放松的書店。
延吉帽兒山腳下東南方向不遠,一棵百年大樹遠眺麥田,這里有一家樹緣咖啡屋,在網上被稱為咖啡界的“世外桃源”。
樹緣咖啡屋建在一片蘋果梨園中,現代建筑風格與自然環境相映成趣。該店負責人介紹,品味一杯咖啡,感受山水氣韻,是很多人喜歡的“微度假”方式。每當人間四月梨花開,這里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停車一位難求。在冬天下雪的日子,會有不少南方人專程飛來,看著大雪喝咖啡,別有一番滋味。
如果說延吉咖啡最初的模式是模仿韓國,那么在與本土良好的生態環境、優美的自然風景以及優質的養生食材相結合后,已經實現了本土化“質變”。
連接鄉村與城市
咖啡是延邊城市與鄉村生活的連接點,崔逢花說,“咖啡慢生活”已成為游客來延邊各縣鎮和鄉村旅游消費的新風尚。
在延吉龍淵村,坐落著一個朝鮮族風格的古建筑院落。驅車駛入鄉村,遠遠就能看到獨具特色的朝鮮族屋頂。從食材到就餐禮儀,從老物件到新娘花轎,這里仿佛一座朝鮮族文化博物館。延邊延盛民俗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崔熙羨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里非常適合微度假,每到周末都被預定滿,以家庭親子客人為主。
兩年前,崔熙羨在院里新建了咖啡館,咖啡館的全開窗可以讓內部環境融入窗外的靜謐鄉村。“周末游的顧客都會來喝一杯咖啡,目前我們還在改造客房,可以接待長途客源,讓旅游體驗更完整。”崔熙羨說。
“鄉村咖啡館是流量密碼,提升了體驗式文旅消費活力,有效拉動景區、民宿消費穩步增長。”延吉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看好鄉村咖啡的人還不少,崔逢花說,近幾年,一些外出工作的年輕人陸續返鄉創業,“新媒體運營+服務行業”成為熱門賽道。
崔逢花開設的朋焙職業培訓學校最近新增了不少學員。“國家鼓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學好咖啡技術對延吉甚至整個延邊的許多年輕人來說,既是傍身技能,也是了解城市生活和消費新趨勢的一個窗口。”崔逢花說,“被外界稱為‘縣咖王’,一方面讓更多人了解延吉和延吉咖啡,另一方面也讓延吉的咖啡和旅游業競爭壓力更大。許多年輕人有創意和理想,我們學校的作用就是幫他們提升技術,把創意轉化為落地的項目。學校還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交流活動,使多民族學員之間加深同學情誼,促進民族團結。”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張靜 編輯顧佳贇

3月,游客打卡延邊大學對面的“網紅彈幕墻”(楊軒/攝)
吉林省延吉市,東北邊陲小城,在2023年初以“朝鮮族美食”“10塊錢吃遍早市”等標簽在社交平臺走紅,從五一假期到暑期,受捧熱度不減。
日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赴延吉采訪調研,在延邊大學附近一條50米的商業街看到了至少6家咖啡館。如此密度,在上?;驈V州也不常見。
夜幕降臨,許多游客聚集在延邊大學門口,以對面的網紅“彈幕墻”為背景,手持一杯“延吉”LOGO的咖啡杯拍照。“彈幕墻”是集餐飲、娛樂、主題酒店等商家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休閑大廈外墻,以該墻為中心,2023年春節至今,方圓3公里內新開了100多家咖啡館。
據美團數據,全國縣城(含縣級市)咖啡消費熱度排行榜中,延吉高居榜首。常住人口不到69萬,咖啡館超過800家,“縣咖王”延吉“每萬人咖啡館擁有量”是上海的近4倍??Х纫呀洷谎蛹四J為城市名片,甚至是一種“城市自信”。
“就像吃飯喝水”
延吉是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首府,地處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脈北麓,東北亞經濟圈腹地,東距中俄邊境60公里,距日本海80公里,南距中朝邊境10余公里,總面積1748平方公里。
延吉咖啡“出圈”并非偶然。當地咖啡創業者李君說,咖啡在延吉有超過10年的市場培育,市民已經形成咖啡消費習慣,“喝咖啡就像吃飯喝水”,并非一朝一夕跟風。
作為朝鮮族聚居地,延吉也被認為是國內最具異域風情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得益于語言相通等便利條件,許多“70后”延吉人赴韓國務工,一部分人回老家后開起咖啡館,把韓國咖啡館的空間打造、服務細節以及包間文化都帶回了延吉。
這一類咖啡館的包間,除了滿足商務場景需求,更多是滿足消費者休閑娛樂的需求,比如家人聚會或三五朋友打桌游。
雖然是遠離北上廣深的“小鎮青年”,但延吉年輕人其實很“潮”。2020年,不少外出工作受阻的青年選擇留鄉創業,投入成本較少的咖啡業成了試水首選。當地政府推出“一網通辦”等措施優化營商環境,加強餐飲服務和食品安全管理,積極支持此類創業。
2015年,隨著“東北最美高鐵”長琿城際鐵路吉琿段開通運營,邊境游熱起來。“近年來,東北大力發展冰雪游、邊境游,旅游消費的活躍推動區域旅游產業深化轉型,延吉咖啡出圈,也是東北旅游發展的一個縮影。”吉林省飯店餐飲烹飪協會會長生明宇說。
2022年,延吉成功上榜“2022年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并被確定為“十四五”國家特色旅游目的地建設城市,也是吉林省唯一入選城市。2023年春節期間,延吉旅游市場爆發式增長,共接待游客89萬人次,同比增長195.7%,實現旅游收入14.8億元,同比增長270%。
后浪咖啡最高日出杯量達2000杯,是網紅“彈幕墻”周邊最火的咖啡館之一,游客打卡拍照的咖啡杯多數來自后浪。店內美式價格14元,用券后不到10元,有網友評論“可能是東三省最便宜的咖啡”。憑借極具辨識度的杯袖設計和性價比,最火爆的時候,顧客要排隊兩小時才能買到一杯后浪咖啡。
在東北,冬季一到傍晚天就黑了,大多三四線城市里,商家也會隨著日光消散而早早結束營業。但延吉的“夜經濟”卻超乎尋常的發達,不但有24小時餐飲街,咖啡館也營業到午夜。
不同于北上廣深的打工人習慣在工作時間來一杯咖啡提神,延吉咖啡館的高峰一般在下午4時到晚上8時之間,不僅如此,夜間咖啡訂單占比竟然高達19.2%。
有“好事”網友把延吉咖啡館總結出了十大分類:處于景點的打卡店、輕奢型下午茶、書咖、貓咖,有附加分的“甜品咖”,連同戶外咖啡館都能細分出“花園咖”“星空咖”。
“這么多咖啡,其實大部分還是本地人喝掉的。很多本地人,不論季節,一天少說2到3杯冰美式。”延邊州咖啡協會會長崔逢花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傳播民族文化
上午10時,位于網紅“彈幕墻”東側60米處的茶伊娜咖啡館里已經有游客在拍照打卡,外賣訂單也一直不斷。“最近又在招聘新員工。”“85后”店主李香英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李香英10年前開始自創品牌做飲品,曾遠赴北京、上海開咖啡館。2020年,隨著延吉旅游業的發展和商業街區的規劃升級,李香英決定回鄉創業,開一家主打朝鮮族民俗特色的鮮果茶咖啡館。
“現在賣咖啡,口味是基本,還得體現出本地文化,有特色才有競爭力。”李香英說。她和丈夫都了解網絡流量的重要性,一直在鉆研如何傳播朝鮮族特色文化。在咖啡風味上,李香英用當地地理標志產品蘋果梨,打造了爆款蘋果梨咖啡。在包裝上,咖啡杯搭配印有“延吉”二字的杯套,還搭配朝鮮族卡通人物造型的吸管套。
茶伊娜門店外有一面閃著“延吉制造”的LED背景墻,這個地方也成為游客喜愛的照片背景。“節假日旅游高峰期,我們單日賣1000杯。”李香英說。很多外賣送到酒店、飯店、甚至高鐵站。本地人當中,有累計下單170多次的,也有每周連續點5天外賣的。
“延吉咖啡怎么與北上廣深比?我們的競爭力就在民族特色,有特色的同時還要讓最廣泛的人群能夠接受,注重傳統與現代融合創新。有的店研究把朝鮮族傳統米酒、米露加進咖啡,有的店做紅參咖啡,大家都在嘗試傳播民族文化。”崔逢花說,延吉咖啡火了,很多人都想開店,必然會出現同質化競爭,能持續創新的店才能活下去。
據延吉市商務局介紹,延吉在傳統特色街區基礎上增加文化、藝術、歷史、體育、旅游等元素,依托民宿客棧、咖啡酒吧、旅拍基地等為代表的新業態,提升公共設施的服務功能,讓游客和市民可以全場景地感受朝鮮族文化。
生明宇這樣概括延吉咖啡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吸引更多年輕人來旅游,來體驗朝鮮族特色民俗文化,帶動咖啡等特色消費的增長,推動本地咖啡創業出新出彩,進而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耕“寶藏”景區
延吉咖啡一路火到150公里外的長白山。
在長白山腳下,靜臥著一個網紅“慢生活”小鎮——延邊安圖縣二道白河名鎮景區。小鎮安靜祥和,在這里,茂密的森林、蜿蜒的河流與咖啡共融共生。
在一口長白咖啡店坐下喝一杯養生咖啡,寄出一封“長白山來信”,成為游客來到小鎮的必選體驗。

延吉一家咖啡店里排隊的顧客
重慶人王燕曾經在北京工作,因為愛吃朝鮮族烤肉,想自己創業做烤肉半成品,來延吉調研尋找本地食材。“走到二道白河,就愛上了這里。本地房租不貴,我租下一間屋子,想著每天賣十幾杯咖啡,夠生活就行。”一口長白店主王燕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不論是咖啡店的內飾桌椅,還是杯袋等配套都是王燕自己研發設計的。開業初期,一些旅行博主、旅行愛好者前來品嘗打卡,慢慢帶火了這里的五味子茶、紅參咖啡、椴樹蜜咖啡。店內那張王燕練書法的大桌子,如今每天被寫明信片的游客占滿。
“獨立咖啡館最重要的是提供情緒價值,顧客來拍照也好,坐一會兒發呆也好,都獲得了一種松弛感。”王燕說,“咖啡因能提神,但喝咖啡這個過程能讓人身心放松。”最近,她在隔壁裝修第二家店,一個將與咖啡店“聯動”,讓人身心放松的書店。
延吉帽兒山腳下東南方向不遠,一棵百年大樹遠眺麥田,這里有一家樹緣咖啡屋,在網上被稱為咖啡界的“世外桃源”。
樹緣咖啡屋建在一片蘋果梨園中,現代建筑風格與自然環境相映成趣。該店負責人介紹,品味一杯咖啡,感受山水氣韻,是很多人喜歡的“微度假”方式。每當人間四月梨花開,這里目之所及皆是美景,停車一位難求。在冬天下雪的日子,會有不少南方人專程飛來,看著大雪喝咖啡,別有一番滋味。
如果說延吉咖啡最初的模式是模仿韓國,那么在與本土良好的生態環境、優美的自然風景以及優質的養生食材相結合后,已經實現了本土化“質變”。
連接鄉村與城市
咖啡是延邊城市與鄉村生活的連接點,崔逢花說,“咖啡慢生活”已成為游客來延邊各縣鎮和鄉村旅游消費的新風尚。
在延吉龍淵村,坐落著一個朝鮮族風格的古建筑院落。驅車駛入鄉村,遠遠就能看到獨具特色的朝鮮族屋頂。從食材到就餐禮儀,從老物件到新娘花轎,這里仿佛一座朝鮮族文化博物館。延邊延盛民俗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崔熙羨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里非常適合微度假,每到周末都被預定滿,以家庭親子客人為主。
兩年前,崔熙羨在院里新建了咖啡館,咖啡館的全開窗可以讓內部環境融入窗外的靜謐鄉村。“周末游的顧客都會來喝一杯咖啡,目前我們還在改造客房,可以接待長途客源,讓旅游體驗更完整。”崔熙羨說。
“鄉村咖啡館是流量密碼,提升了體驗式文旅消費活力,有效拉動景區、民宿消費穩步增長。”延吉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看好鄉村咖啡的人還不少,崔逢花說,近幾年,一些外出工作的年輕人陸續返鄉創業,“新媒體運營+服務行業”成為熱門賽道。

4月4日,延吉一家餐飲公司負責人、咖啡培訓師黃春善進行咖啡培訓教學 (顏麟蘊/攝)
崔逢花開設的朋焙職業培訓學校最近新增了不少學員。“國家鼓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學好咖啡技術對延吉甚至整個延邊的許多年輕人來說,既是傍身技能,也是了解城市生活和消費新趨勢的一個窗口。”崔逢花說,“被外界稱為‘縣咖王’,一方面讓更多人了解延吉和延吉咖啡,另一方面也讓延吉的咖啡和旅游業競爭壓力更大。許多年輕人有創意和理想,我們學校的作用就是幫他們提升技術,把創意轉化為落地的項目。學校還會開展形式多樣的民族團結交流活動,使多民族學員之間加深同學情誼,促進民族團結。”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