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浩: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 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延吉新聞網10月24日訊(記者 翟宇佳)10月24日,州委常委、市委書記趙永浩深入依蘭鎮、朝陽川鎮,調研鄉村振興、高標準農田建設、糧食安全、黑土地保護、村集體經濟、基層治理、基層黨建等工作,踏查田長制、河長制、林長制和森林防火等工作開展情況,并看望慰問包保戶。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實現新突破。

在依蘭鎮五月丁香民宿村調研 李軍廣 攝
趙永浩首先來到五月丁香民宿村,實地察看民宿環境、客房設置、裝修風格等,詳細了解民宿村整體概況、經營管理、發展規劃等情況,并現場辦公,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他強調,要積極適應文旅消費新需求,不斷豐富旅游業態,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優化細化服務,讓游客慕名而來、滿意而歸。要充分利用冰雪資源優勢,提前謀劃冬季旅游項目,打造四季皆宜的多功能精品民宿村。

在依蘭鎮利民村村部調研 李軍廣 攝
在依蘭鎮利民村村部,趙永浩詳細了解村集體經濟、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基層黨建等工作情況,并與前來辦事的群眾交談,仔細詢問群眾的意見和需求。他指出,要積極踐行“浦江經驗”,認真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及時了解群眾所思所想,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要進一步優化村莊規劃布局,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積極培育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回鄉發展,努力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在煙集河利民村段調研 李軍廣 攝

在煙集林場調研 李軍廣 攝
今年,延吉市煙集河獲批全國幸福河湖建設試點。趙永浩來到煙集河岸,實地察看幸福河湖建設項目推進情況,聽取河長制工作情況。他強調,要充分發揮“四長協作機制”作用,以煙集河幸福河湖建設項目為重點,加快綠水長廊建設步伐,突出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打造親水休閑、生態自然的景觀河道,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質增效。在煙集林場,趙永浩實地察看森林防火、野外火源管控和防火責任落實情況,了解林長制實施情況。他強調,要堅持技防人防相結合,加強森林防滅火應急隊伍培訓,完善預警監測平臺建設,持續加強火源管控,落實值班巡查制度,切實提升森林防火工作專業化和現代化水平,全力以赴守護好綠水青山。

在八道村高標準農田現場調研 李軍廣 攝

在大米加工廠項目現場調研 李軍廣 攝
在朝陽川鎮八道村,趙永浩先后到小型污水處理站式水沖廁所試點項目現場、高標準農田現場、大米加工廠項目現場,實地察看項目進展情況,詳細了解農村污水設施建設、供水管網建設、農業現代化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糧食安全、產業發展等情況,聽取田長制工作落實情況。趙永浩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統籌推進農村改廁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消除農村黑臭水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提升村容村貌。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壓緊壓實黑土地保護責任,落實落細田長制各項工作要求,堅持管理與養護相結合、治理與發展相統一,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趙永浩還看望了包保戶王憲忠,關心詢問其身體狀況及生活情況,叮囑他們保重身體,安享幸福生活。

看望包保戶王憲忠一家 李軍廣 攝
調研中,趙永浩強調,要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堅持“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思路,立足農業資源稟賦,聚焦農業發展政策導向,持續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延伸拓展農業產業鏈,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民宿康養、農村電商等新業態,不斷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以“千村示范”創建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村供水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大力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大力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以“頭雁效應”激發“群雁活力”,為推動鄉村振興凝聚新力量。
市政府副市長張守亮,吉林延吉國際空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朝陽川鎮黨委書記池龍云參加調研。

在依蘭鎮五月丁香民宿村調研 李軍廣 攝

在依蘭鎮利民村村部調研 李軍廣 攝

在煙集河利民村段調研 李軍廣 攝

在煙集林場調研 李軍廣 攝

在八道村高標準農田現場調研 李軍廣 攝

在大米加工廠項目現場調研 李軍廣 攝

看望包保戶王憲忠一家 李軍廣 攝
市政府副市長張守亮,吉林延吉國際空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朝陽川鎮黨委書記池龍云參加調研。
【責編 王春榮】
微信 掃一掃 關注
《延吉新聞網》公眾號

延吉新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均屬延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來源:延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凡本網摘錄或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將注明具體的來源,其目的在于向社會公眾傳遞、共享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信息來源,并自行承擔版權等法律責任。